2025年10月30日晚,第282期“心灵之约”讲座《从内卷到内生,寻找自己奔跑的源动力》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。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,邀请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、副教授阎博老师主讲。阎老师以生动的语言、翔实的案例和互动练习,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“内卷”环境中保持自我节奏,找到内心深处的成长动力。
讲座伊始,阎博老师指出,“内卷”不仅是一种社会竞争现象,更是一种心理状态。她从自我价值的条件化、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单一评价体系三方面剖析了内卷的根源。她指出,当个体将价值与成绩、荣誉等外部成果绑定时,一旦未达目标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与焦虑。而在稀缺资源的驱动下,人们往往被迫在有限的赛道上“加速奔跑”,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要。
针对“卷不动、又躺不平”的心理困境,阎老师提出了心理调适的多种方法。她运用“两可图”比喻大学生的多重视角,鼓励大家用多元眼光看待自己,不被单一标准绑架。同时,她引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,提醒同学们理性看待焦虑,认识情绪的两面性,并学会通过“上行、平行、下行”三种社会比较方式调节心理平衡。“焦虑并非敌人,”她强调道,“它提醒我们关心生活与成长,但要学会在焦虑中自我调节,而不是被焦虑驱动。”
讲座中,阎老师通过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191次实验、J.K.罗琳的写作经历、薛其坤院士的科研之路等案例,揭示了成功背后的坚持与积累。她指出,真正的成长来自对过程的投入,而非结果的焦虑。随后,她系统阐释了“内生动力”的内涵——“它源于内在的热情与好奇,而非外部的比较与压力。内卷的动力让我们‘不敢停’,而内生的动力让我们‘想前行’。”
在讲座的互动环节,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“寻找北极星”“发现指南针”“亮出金钥匙”等思考练习。同学们纷纷在弹幕区留言,分享自己心中的目标与热爱——“为了活得更自由”“山就在那里,所以要攀登”“为了让家人骄傲”“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”。阎老师鼓励大家通过回顾曾经沉浸和快乐的“心流时刻”,识别出自身的兴趣与优势;通过列举自己的能力与资源,增强自信,找到内在的方向感。
讲座的最后,阎老师提出三条行动建议:1. 制定个人原则——如保证充足睡眠、专注学习时手机静音、每学期尝试与绩点无关的新事物;2. 调整内心认知——目标应现实可行,关注过程而非执念于结果;3. 建立能量补给——学会正念呼吸、放松练习,建立人际支持系统。她强调,内卷的反面不是‘放弃’,而是‘自觉’。唯有从外在驱动转向内在成长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清醒与力量。
讲座在热烈的互动与思考中圆满结束。阎博老师以深刻的洞察和温柔的引导,带领同学们重新审视‘内卷’与‘成长’的关系,帮助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‘内生动力’。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心理知识的分享,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,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,带着自信与热情,从容前行。